發布日期:2024-09-11瀏覽次數:2514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擘畫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舉措,明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強調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七個聚焦”分領域改革目標,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經濟體制改革,把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位置,謀劃和部署一系列重大任務和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居于“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專章首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必須準確把握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戰略部署,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持續注入強勁動力。
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必須亮明態度、決不含糊,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國有經濟管理的頂層制度設計,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關系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公益性領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持續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要堅持致力于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立足推動民營經濟和其他各種所有制經濟一樣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的法治環境、政策環境、市場環境,聚焦民營經濟面臨的市場準入、融資等突出問題,建立長效機制,求真務實解決經營主體的急難愁盼問題。
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新時代以來,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全面深化改革,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穩步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全國統一大市場正在加快形成。新征程上要進一步構建暢通高效的國民經濟循環體系,促進各種生產要素的組合在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有機銜接、循環流轉。一方面,要著力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剛性約束,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規范地方招商引資法規制度,推動地方探索招商引資新路徑、新模式,保證各類經營主體能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另一方面,要持續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破除阻礙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擴大要素市場化配置范圍,健全要素市場體系,推進要素市場制度建設,實現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
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圍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要完善產權制度,依法平等長久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建立高效的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要完善市場準入制度,深化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度改革,實行依法按期認繳,優化新業態新領域市場準入環境;要全面推進社會信用建設,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完善市場主體信用承諾制度,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進一步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開辟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
文章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